近日

42岁的廖先生(化名)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

呼吸心跳骤停

常规心肺复苏术救治无效

命悬一线

危急时刻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以下简称河科大一附院)

景华院区急诊科

应用ECPR

(人工心肺技术辅助下的心肺复苏)

技术为其“重启”生命

历时20余天

终于把他从死亡线拉了回来。

他命悬一线,

ECPR技术为其争取抢救时间窗

20多天前的深夜,廖先生到急诊科就诊时已呼吸困难,血氧饱和度低到测不出,情况十分危急。

“心电图提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要立即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植入支架或是球囊扩张来恢复血流。”接诊的主治医师任乐宁介绍,完善相关检查发现,廖先生的心功能特别差,呼吸循环不稳定,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无法进行介入手术治疗。

在危急关头,急诊科副主任李大欢带领急诊重症监护室团队,应用ECPR技术,迅速为他建立了床旁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 ECMO)辅助支持,代替心脏功能并为肺部供氧,为其争取抢救的时间窗。

关关难过关关过,

22天后他重获新生

廖先生的心率恢复了,可抢救远没有结束。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明确,只有及时开通梗死的冠状动脉,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急诊科主任胡莹莹说,第二天凌晨,廖先生生命体征暂时平稳,在ECMO(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支持下,急诊科医护团队将其转运至心血管介入中心导管室,成功实施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为其心脏植入了一枚支架。

此时并未结束,还有其他难关要过。

“深度昏迷,病情不稳定,相关严重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胡莹莹说,虽然廖先生渡过了ECPR和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两道难关,但后续治疗依旧是道坎。不过,急诊科医护团队凭借过硬的医疗技术、先进的医疗设备、丰富的临床经验,见招拆招,一步步把他从死亡线拉了回来。

经过22天的治疗,廖先生病情稳定,转入心血管内科病房继续治疗。

在体外重建“人工心肺”,ECPR技术为危重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胡莹莹表示,ECPR技术是一种紧急医疗救治手段,其对已使用常规心肺复苏后仍不能恢复自主心律或反复心跳骤停的患者,实施人工心肺技术辅助下的心肺复苏,相当于在人体外部重建一个“人工心肺”,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机会,可提高这些患者的生存率。

目前,ECPR技术已经成为河科大一附院景华院区急诊科的重点发展技术。通过不断完善,科室已具备成熟的ECPR技术管理能力。今后,科室将不断加强ECPR技术团队建设,不断提升区域救治能力,为豫西地区急危重症患者保驾护航。

专家名片

胡莹莹 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景华院区急诊科主任

擅长:急性中毒,脓毒症,心脏骤停后综合征,重症胰腺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热、腹痛、胸痛等疑难、急症的诊治。

(谢雅敏 肖利珍)